欢迎阅读第 2 篇博客,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 面试过程:线上笔试:自由发挥笔试题 —> 技术面
☆ 一共历时:2天

1 基础篇

1.1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有什么区别?

答: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都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们有一些共同点,但也有一些区别。

  1. 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基于数据构建模型,通过对数据进行学习和推断,可以自动完成特定任务。机器学习的核心思想是从数据中学习模式,然后使用这些模式来做出预测和决策。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其中,监督学习通过已知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对新的输入数据进行预测;无监督学习则是从未标记的数据中学习模式,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结构;强化学习则是通过不断的试错来训练模型,以获得最佳的策略。

  2.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它基于多层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深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多层非线性映射,能够自动学习输入数据的高级特征。深度学习算法的核心是神经网络,其中包括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自编码器等。相比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任务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总的来说,机器学习是一种更加通用的技术,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而深度学习则是在特定任务和领域中表现优异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

1.2 深度学习的框架有哪些?

答:作为AI模型的构建平台,目前有许多深度学习框架可以选择,常见的深度学习框架包括:

  1. TensorFlow:由Google开发,目前是应用最广泛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一。它具有强大的计算性能和良好的可视化工具,支持CPU、GPU和TPU等多种硬件加速。

  2. PyTorch:由Facebook开发,是一个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它提供了灵活的动态计算图,易于使用和调试,并且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都具有很好的性能。

  3. Keras:是一个高级神经网络API,它可以在TensorFlow、Theano、Microsoft Cognitive Toolkit等后端框架上运行。它简单易用,可以快速构建深度学习模型。

  4. Caffe:由UC Berkeley开发,是一个基于C++的深度学习框架。它具有高效的计算速度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深度学习任务。

  5. MXNet:由亚马逊开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深度学习框架。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Python、C++、R等。

  6. Theano:是一个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由蒙特利尔大学开发。它支持CPU和GPU,并且具有高效的数学计算和符号计算能力。

总的来说,不同的深度学习框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具体选择哪个框架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使用场景。

1.3 常见的激活函数都有哪些?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激活函数是深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给神经网络模型引入非线性,使得模型可以拟合非线性的函数关系,常见的激活函数包括:

  1. Sigmoid函数:sigmoid函数是一个常用的激活函数,它将输入映射到[0,1]区间内的实数,具有较好的平滑性和可导性,但存在梯度消失问题。

  2. ReLU函数:ReLU函数是最常用的激活函数之一,它将输入小于0的值映射为0,大于等于0的值保持不变。ReLU函数具有计算简单、收敛速度快等优点,但在输入为负数时梯度为0,可能会导致死亡神经元的出现。

  3. Leaky ReLU函数:Leaky ReLU函数是ReLU函数的一种变体,它在输入为负数时不是将梯度变为0,而是一个非0的小值。这样可以避免死亡神经元的出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Leaky ReLU的效果并不总是比ReLU更好。

  4. Tanh函数:tanh函数将输入映射到[-1,1]区间内的实数,具有类似sigmoid函数的平滑性和可导性,但也存在梯度消失的问题。

  5. Softmax函数:softmax函数常用于多分类问题中,它将输入向量映射为概率分布。softmax函数具有输出结果总和为1,适用于多分类问题的特点。

  6. Swish函数:Swish函数是一种新近提出的激活函数,它是sigmoid函数与ReLU函数的一种混合形式。Swish函数具有非常好的性质,比如连续可导、非单调性和高效性等。

以上是常见的激活函数,每个激活函数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缺点,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激活函数非常重要。

1.4 什么是损失函数?常见的损失函数都有哪些?

答: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是机器学习中用于评估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异的函数。它通常被定义为一个标量函数,其输入为模型的预测结果和真实结果,输出为评估结果的标量值。损失函数越小,表示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的差异越小,模型的性能越好。
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中,常见的损失函数包括:

  1. 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用于回归任务的损失函数,它衡量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平均平方误差。

  2. 交叉熵损失(Cross Entropy Loss,CE):用于分类任务的损失函数,它测量模型预测概率分布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通常与softmax函数一起使用。

  3. 对数损失(Log Loss):又称二元交叉熵(Binary Cross Entropy,BCE),通常用于二分类问题的损失函数。

  4. Hinge Loss:用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损失函数,其目的是最大化分类边界与分类正确样本之间的间隔。

  5. KL散度损失(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 Loss,KL):测量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通常用于生成对抗网络(GAN)中。

  6. Huber损失:平衡MSE和MAE的损失函数,能够抵抗噪声和异常值的干扰。

  7. 余弦相似度损失(Cosine Similarity Loss):将余弦相似度作为损失函数,用于图像检索和推荐系统等任务。

  8. Focal Loss:针对类别不平衡问题的一种损失函数,能够更好地处理样本少的类别。

总之,这些损失函数在不同的任务和场景中有不同的应用。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任务和模型结构选择合适的损失函数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1.5 什么是过拟合?过拟合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缓解过拟合的方式有哪些?

答:过拟合(overfitting)是指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表现良好,但在测试数据上表现较差的现象。过拟合的原因在于模型过度学习了训练数据的细节和噪声,使得模型过于复杂,导致在新的数据上无法很好地泛化。

过拟合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模型复杂度过高:当模型的容量过高时,会出现过拟合现象。这是因为高容量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训练数据,但可能过度适应了训练数据的噪声,从而无法泛化到新的数据。

  2. 数据量不足:如果训练数据过少,模型可能会出现过拟合现象,因为模型无法从有限的数据中学到足够的知识。

  3. 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布不一致:如果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分布不同,模型可能会过拟合训练数据,但在测试数据上表现较差。

缓解过拟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正则化(Regularization):通过对模型的权重进行惩罚,可以减小模型的复杂度,从而避免过拟合。常用的正则化方法包括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

  2. 早停法(Early stopping):在训练过程中,及时停止训练可以有效地避免过拟合。可以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进行监控,当验证集上的误差不再降低时,停止训练。

  3. 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变换、扩增,可以增加训练数据的数量,从而减少过拟合的发生。

  4. Dropout:dropout是一种常用的正则化方法,通过在训练过程中随机删除一些神经元,可以减小模型的复杂度,避免过拟合。

  5. 模型集成(Model Ensembling):通过将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模型集成可以有效地降低模型的方差,从而减少过拟合。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拟合是机器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同的任务和模型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缓解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实验验证,找到最适合当前任务的方法。

2 提高篇

2.1 图像处理中,常见数据增强的方式都有哪些?

答:在图像处理中,数据增强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变换和扩充,来生成更多的训练样本,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常见的数据增强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翻转:包括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可以通过改变图像的朝向来生成新的图像。
  2. 随机裁剪:将原始图像中的一部分随机剪裁出来,以生成不同的图像。
  3. 旋转:可以将图像旋转一定角度来生成新的图像。
  4. 缩放:可以将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生成不同大小的图像。
  5. 增加噪声:可以在图像中添加高斯噪声或椒盐噪声,以提高模型对噪声的鲁棒性。
  6.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可以通过改变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来生成新的图像。
  7. 变换颜色空间:可以将图像从RGB空间转换到HSV空间或Lab空间,从而改变图像的颜色和亮度。
  8. 仿射变换:可以对图像进行平移、旋转、缩放等仿射变换,以生成新的图像。
    数据增强技术的选择和组合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数据增强效果。

2.2 什么是卷积层?为什么要使用卷积层?卷积层的效果是越多越好么?

答:卷积层是卷积神经网络中的一种基本组成单元。它主要用于从图像中提取特征,并且可以自动学习特征的过滤器。

卷积层使用卷积操作将输入的数据与卷积核进行卷积运算,得到输出的特征图。卷积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输入数据的维度,并且能够捕捉图像中的空间信息,从而提取出更加有用的特征。

使用卷积层的主要原因是它可以大大减少神经网络的参数量,从而降低过拟合的风险,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此外,卷积层还可以共享权重,即同一个卷积核在不同的位置对输入数据进行卷积运算,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取图像的特征。

但是,卷积层的效果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过多的卷积层可能会导致模型复杂度过高,从而导致训练时间过长,容易出现过拟合的现象。因此,在设计卷积神经网络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网络结构和参数设置。

2.3 什么是感受野?试阐述为什么55的卷积核与2个33的卷积核具有相同的 感受野?

答:感受野(Receptive Field)是指一个特定位置的特征图上的像素点在输入图像上所对应的区域大小。感受野的大小取决于输入图像的大小、网络的层数、卷积核的大小和步长等因素。感受野越大,表示网络对输入图像的更多区域进行了感知,从而有助于提高网络的感知能力。

对于一个给定的卷积层,其感受野的大小可以通过逐层迭代计算得出。具体而言,从输入层开始,每层的感受野大小等于上一层的感受野大小乘以卷积核的大小,并加上(卷积核大小-1)乘以步长。

例如,在一个卷积神经网络中,第一层卷积层使用5x5的卷积核,第二层使用2个3x3的卷积核。可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层的感受野大小与第一层的感受野大小相同。这是因为,两个3x3的卷积核可以分别视作一个单独的3x3的卷积核,分别对前一层的特征图进行卷积操作,而得到的两个特征图再进行通道合并,可以看作是一次使用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因此其感受野的大小与使用单个3x3卷积核的情况相同。

因此,尽管5x5的卷积核和2个3x3的卷积核具有不同的参数量和计算量,但在感受野的角度来看,它们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

2.4 如何根据卷积核大小、步长及填充(padding),计算特征图的尺寸?

答:计算特征图尺寸的公式可以根据卷积核大小、步长及填充情况来进行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1. 不使用填充(padding=0):
    特征图尺寸 = (输入尺寸 - 卷积核尺寸) / 步长 + 1

  2. 使用填充(padding>0):
    特征图尺寸 = (输入尺寸 + 2*填充 - 卷积核尺寸) / 步长 + 1

其中,输入尺寸指的是输入图像或特征图的大小,卷积核尺寸指的是卷积核的大小,步长指的是卷积操作时每次滑动的步长,填充指的是在输入图像或特征图周围添加的零填充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中的特征图尺寸应该向下取整,以保证最终输出的特征图尺寸为整数。

举例来说,假设输入图像大小为28x28,卷积核大小为3x3,步长为1,填充为1(即在输入图像周围添加1个像素的零填充),则经过一次卷积操作后,输出特征图的大小为:

特征图尺寸 = (28 + 2*1 - 3) / 1 + 1 = 28

因此,输出特征图的大小为28x28。

2.5 什么样的数据集不适合深度学习?

答:深度学习算法通常适用于大型、高维度和复杂的数据集。然而,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深度学习算法表现不佳:

  1. 数据集太小:深度学习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获得良好的性能。如果数据集太小,模型可能会过拟合,即在训练数据上表现良好,但在测试数据上表现较差。
  2. 数据集质量差:数据集中存在噪声或缺失值时,深度学习算法可能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导致不良的性能表现。
  3. 数据集不具有代表性:如果数据集不足以代表我们感兴趣的整个数据分布,那么深度学习算法可能无法很好地泛化到未见过的数据上。
  4. 数据集的结构不适合深度学习:某些类型的数据,例如文本或时间序列数据,可能需要其他类型的机器学习算法来处理。
  5. 数据集的特征不够丰富:深度学习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的特征来准确地建模复杂的数据分布。如果数据集中缺少重要的特征,深度学习算法可能无法很好地表现。
  6. 数据集标签错误或不准确:深度学习算法需要准确的标签来进行监督学习。如果标签错误或不准确,模型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总之,深度学习算法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充分考虑数据集的质量、大小、特征等方面。

点击下载更多